景德镇瓷器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德瓷器

景德瓷器

老工矿·新故事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焕发年轻态

瓷器的制作过程2024-03-29景德瓷器景德镇瓷器 大师瓷器
老工矿·新故事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焕发年轻态,景德镇瓷器大师瓷器,景德镇瓷器饺子,入夜,漫步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老窑砖铺就的地面、新绿藤爬满的墙壁,浸润在春雨后的清新空气中……仰望夜空,包豪斯厂房的锯齿状屋顶,被光带勾勒成明亮的音符;标志性

老工矿·新故事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焕发年轻态

   入夜,漫步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老窑砖铺就的地面、新绿藤爬满的墙壁,浸润在春雨后的清新空气中……

   仰望夜空,包豪斯厂房的锯齿状屋顶,被光带勾勒成明亮的音符;标志性的大烟囱高高耸立,仿佛诉说着此间的沧桑变幻-景德镇参观瓷器这方占地1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文创街区,以原国营宇宙瓷厂工业旧址为核心区打造,将古老与年轻融为了一体。

   眼下,尽管受响,陶溪川不见游人如织,但基地分外热闹,每周40余人正在接受线上带货培训,他们将成为陶瓷销售的主播、助播和市场运营人员。

   “景德镇以陶溪川为平台,打造了陶瓷产业线上销售业态。”陶溪川基地总经理陈曦说,2021年基地全年入驻商户00余户,带动2万余人就业,在抖音平台上营业额达亿元。

   “老瓷厂”拥抱“新经济”,是景德镇陶瓷新业态的一种。从曾经的机器轰鸣、窑火熊熊到人去楼空、荒草丛生,再到现在的焕然新生,改变源于几年前的重塑。

   拼版片。上为改造前的景德镇原国营宇宙瓷厂旧址,下为今陶溪川文创街区一角。(景德镇老瓷器)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是一名“瓷二代”,从陶瓷工人到原国营瓷厂的厂长,他亲身经历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兴衰起伏。

   “20世纪年代开景德镇瓷器陶溪川陆续搬出寸土寸金的城区,曾经辉煌的瓷厂厂房闲置,一些厂区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刘子力说,老厂房该如何利用,景德镇陶瓷人普遍认为,老瓷厂是“瓷都”历史的一部分,必须留下。

   2013年,打造开始了。22栋老厂房没有被拆掉一座,甚至连标语都保留了。它们被完整保护、修复,根据功能的需要加以现代化的建筑结构;煤烧圆窑包、隧道窑、油烧隧道窑和焦化煤气窑-景德镇瓷器海报制作体现陶瓷烧制工艺更迭的四代窑炉,以及各种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被妥善安放在改造后的空间内,向人们展示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

   2016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开门迎客,从外表看,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但是它们的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重新塑造:

   原来的翻砂车间,现在取名“翻砂美术馆”;曾经的球磨车间,如今是“球磨美术馆”;原来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成型车间变为非遗、传统手工的体验地;烧炼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空间……

   通过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环境营造,陶溪川不仅留住了老瓷厂的魂,更在激发年轻人的梦-瓷器景德镇摆件

   每年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受邀驻场创作,陆续有4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立工作室,陶溪川成为“洋景漂”的逐梦平台;累计汇聚国内外创客1.万余名,构建起陶瓷创意、青年双创、人才培养的生态链,陶溪川邑空间成为青年创客的造梦空间……作为“瓷都”的新地标,陶溪川让很多国内外艺术家、景德镇光明瓷器厂、创客、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传统怎么走向未来,怎么让古老的东西更加年轻态,陶溪川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之所以取名陶溪川,就是希望陶瓷文化如溪流般汇聚成川,传承下去。”刘子力说。

   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陶溪川举办首场“春秋大集”,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国际艺术家。(景德镇瓷器学徒)

   陶溪川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保护和改建陶瓷工业遗产让文创街区与历史文脉相连,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团队,开展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效应。“陶溪川就像一棵苍老的树,在厚重的泥土里长出了新芽。”刘子力说。

   今夏,陶溪川周边配套工程将进入尾声。“营造陶瓷文化氛围,促进创意汇聚、人才聚集,带动产业发展,这是陶溪川走出的一条新路。”参与陶溪川规划的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说,这一保护和活化工业遗址的模式正被运用到全国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