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瓷器修复

瓷器修复

海龙囤考古队耗时近八年修复0余件文物

瓷器的制作过程2024-08-31瓷器修复宣德瓷器底部修足
海龙囤考古队耗时近八年修复0余件文物,宣德瓷器底部修足,挂釉修复瓷器,3月26日,修补瓷器的文化义海龙囤考古工作站获悉:经过近八年发掘、整理和修复,以博士李飞为首的考古研究团队,通过拼接碎片,已修复400多件出土文物。遵义市城郊的海龙

海龙囤考古队耗时近八年修复0余件文物

   3月26日,修补瓷器的文化义海龙囤考古工作站获悉:经过近八年发掘、整理和修复,以博士李飞为首的考古研究团队,通过拼接碎片,已修复400多件出土文物。

   遵义市城郊的海龙囤,是一座修建于宋明时期的军事防御屯堡,它是中国古代中央为强化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管理而推行羁縻制度的重要见证。现在,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从2012年起,博士李飞带领团队登上海龙囤,对淹没于树木和杂草丛中的部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今,这个团队已在条件艰苦的囤上,工作了近8年,有的考古队员因此受伤、生病。

   考古发掘期间,海龙囤遗址中,出土了近5万件瓷片、瓦当、脊兽等文物碎片。其中仅“新王宫”的一处房间遗址内,出土的破碎瓷片就多达14000多片。

   这些文物碎片,最小还不到指甲盖大小。但这些碎片上,不少都有精美的案,还有年款文字,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

   “透过这些碎片,我们仿佛看到,在播州土司统治终结时,最后一任播州土司杨应龙,提着带血的宝剑,在着火的‘王宫’里仰天长叹的面,以及随着建筑群倾塌,众多精美物件随之压碎的场景。”李飞说。

   考古队决定就地修复这些残片,以获取更多历史信息,还原海龙囤上当年部分细节。

   要修复这些碎片,并非易事。首先,要从数万块残片中,找到相对应的碎片,然后再进行拼接,既耗费时间,更考验人技术水平和耐心。

   现已基本修复的11尊陶制脊兽中,的一尊,通高多厘米。这是考古队员韩文华用了三年多时间,比对上千块陶制品残件,才基本完成。“拼了拆、拆了拼,反反复复搞了好几次。”他说。

   李飞在海龙囤万安关清理现场,发现了几枚烧制有文字、底座有小孔的瓷片。他清洗完毕,反复比对、拼凑,怀疑这是一个公道杯的残片。

   公道杯,是一种利用虹吸原理制作的酒具,向人们揭示“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杯子中间,有一尊人像,连通杯子底部和人像某处的小孔,利用空气动力,控制杯内液体高度,液体一旦超过人像某个部位,就会从底部漏光,反之则不漏。

   李飞找来饮料盒,利用虹吸原理做起实验。最终,他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李飞和考古队员谢长勇等人,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修复了公道杯。现在,这个蕴含哲理的古代科技产品,已被授权少量仿制,成为一件旅游产品。

   拼接碎片修复文物的难度,不仅于此,尤其是瓷器。为了保证修复的效果,大家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上,也是煞费苦心。

   石膏,是常用的修复材料之一。但在海龙囤的瓷器修复中,它并不完全适用。“海龙囤出土的瓷片,大多很薄,有的对着光看去,能透过光,像鸡蛋壳一样。”李飞说,石膏,无法呈现这种效果。

   李飞、韩文华等人反复试验,甚至还将牙科塑形材料,用于精美瓷器的大面积修补。“这样,既保证美观,还能限度地避免修复材料可能对文物造成伤害。”李飞说。

   海龙囤从宋代起,到明代末期被毁,后来又被重复利用,因此出土文物年代复杂。出土文物残片,尤其是瓷片,涉及多个时期。准确辨别这些瓷片的年代,是修复的一个关键。

   考古队员谢长勇专门去拜了师,还买来大量资料书籍,挑灯夜学,用了近一年时间,终于摸到门道,基本上能准确分别出明、清瓷器,为考古队修复瓷器打下基础。

   发现文物,只是考古发掘的一部分。完整的文物考古发掘,包括对文物进行修复、研究等,从中解析历史信息。

   李飞说,通过修复、辨文物,考古队从中又发现了一些历史细节。比如,在修复的瓷器中,已看到烧有“五爪龙”案的盘子,这或许能印证“杨应龙有违制”的说法;结合瓷器的质地、案和底部年款,分析出瓷器的产地等,推测出播州土司的对外交流状况,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等。

   经过近八年的发掘、整理和修复,以李飞为首的考古队,已修复400多件海龙囤出土文物,其中瓷器有200多件。“这只是待修复的碎片中很少的一部分。”李飞说。

   为加快修复进度,考古队已向贵州省博物馆提出申请,希望抽调专业人员,增援海龙囤文物修复。据李飞透露,如果一切顺利,以瓷器为主的部分海龙囤修复文物,计划在明年7月左右,面向社会公开展出。(女主修补瓷器)